哈尔滨 [切换站点]
热门站点
同城头条  >  资讯  >  事关东北农业-农业农村部:研究支持东北地区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强化农业建设项目管理等工作
事关东北农业-农业农村部:研究支持东北地区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强化农业建设项目管理等工作
2024年12月16日 15:22   浏览:65   来源:同城有鱼

关注有鱼有道加入农资人脉圈


这里是农资人共同学习的商业圈子,互相学习,相互交流,建立强大人脉圈子,还有丰富的学习机会,期待您的加入。

关注我们,带您进入农业圈子,这里有您需要的政策农业、金融农业、品牌农业、电商农业、案例分析等内容版块,让您第一时间掌握农业最新资讯。

你不关注,有些事您永远不会知道
                              


近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农业农村部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等文件。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印发意见明确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重点任务。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东北地区在全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突出作用,加力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支持东北地区建设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要强化黑土地等资源生态保护,深入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支持东北地区优先把黑土地区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要强化东北地区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快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开展种业创新攻关、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等。要支持东北地区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大文章,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创响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提升全产业链增值收益。要指导东北地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会议强调,中央预算内投资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重要保障,必须用足用好。要落实加强涉农资金全链条监管要求,针对性强化制度设计重点监管,牢牢把住项目竣工验收关口,确保资金使用效能。指导各地做好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培训解读,督促严格依规强化项目管理,对重大项目竣工验收采取提级验收、抽验复核等方式倒逼项目单位严格按要求抓好项目建设,确保建设质量。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东北拥有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1亿多人口,建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2015年7月,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

2018年9月,沈阳,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

2023年9月,哈尔滨,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

三场座谈会,场场事关东北振兴。

如何振兴?

三场座谈会,无一例外,总书记都强调“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总书记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对于全面推动东北振兴无疑至关重要。

2024年6月25日,大型农机在黑龙江北大荒集团鹤山农场作业,为土壤增温放寒(无人机照片)。

何为大农业?

早在1990年,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时就已经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构思。  

《摆脱贫困》一书记录了习近平同《福建论坛》记者的一次交谈,其中他讲到关于大农业的部分有这样一段描述: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

他从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大农业与小农业的根本性区别:一是大食物观替代了单纯以粮为纲的旧观念;二是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新农业效益观替代了单体经济效益观;三是面向市场、追求农业生产商品率的农业商品观念替代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观念。

如何通过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助力东北全面振兴?

事关东北农业发展,农业农村部在11月25日召开的常务会议上划定了清晰的发展路线及路径,逐条来看:

一份纲领性文件: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

就在上个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强调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农业农村部常务会议上通过的该文件,正是在农业领域的快速布局,期待详细措施付诸实践。

一个精准定位: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支持东北地区建设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

总书记指出,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我们国家历史上南粮北调,现在是北粮南调。我经常对东部地区领导干部讲,你们现在可以一心一意搞建设,别忘了吃的粮食是靠兄弟省市保障的。另一方面,不是说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之类的定位更重要,对于整个国家全局来说,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定位同样是光荣的、重要的。”

东北粮食生产对全国粮食格局有何影响?

看一下全国各省份的粮食自给率(国家统计局2021年数据):

第一档:黑吉蒙三省区,自给率高达400%以上;

第二档:自给率超过100%,除了省内留够自己的份额之外,还有余量支援其他省份。有新疆、安徽、河南、辽宁、山东、河北、宁夏、甘肃、江西、湖北、湖南、江苏、四川、云南、山西。

其他省份则是第三档,即粮食供应完全需要对外依赖、不能自给的省份。

毫无疑问,东北粮仓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柱。

如何把牢粮食安全问题?会议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进行了部署,一是做好黑土地文章,“要强化黑土地等资源生态保护,深入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支持东北地区优先把黑土地区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二是技术装备创新,“要强化东北地区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快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开展种业创新攻关、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等”。

一项富民产业:支持东北地区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认为,农业要强,需要从“农”迈向“产”,用加工业作为引擎带动产业的创新升级,打出品牌增长的新空间。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全产业链的腰,腰杆子硬不硬标志着产业体系强不强,事关产业链条长不长。2022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万家,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8.5万亿元。但加工率较世界水平是偏低的:果品加工率只有10%,低于世界30%的水平;肉类加工率只有17%,远低于发达国家60%的水平。这些差距,恰恰是农产品加工业新的更大的市场空间,农产品加工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对应的都是百亿、千亿的消费容量。

对于急需提升经济总量的东北来说,农产品加工业是前所未有的大机遇。农业农村部这场会议上指出,“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大文章”,这是指出了加工业要重点关注的领域;“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这是从产业集群的角度部署特色农业发展路径;“创响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这是富民产业的重要抓手,品牌强不强响不响,直接关系到联农带农效果的好坏。

会议还指出,要指导东北地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一些人印象中的东北也许是这样的:

GDP排名集体大倒退、出生率垫底、老龄化率最高、人口流失严重……

但今天的东北,却是这样的:

吉林连续两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全国第一!
辽宁连续5个季度经济增速高于全国!
东北地区2023年的出口增长了6.5%,增速是全国的足足十倍之多!

吉林、辽宁喜提2023年人口净流入4.34万和8.6万!

时代的风口来了,东北要“起飞”了,正如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所说,“相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东北一定能够重振雄风、再创佳绩!”


你不关注,有些事您永远不会知道
有鱼有道公众号.jpg


头条号
同城有鱼
介绍
同城资讯先锋官
推荐头条